{蜜色影院}-韩国伦理电影网站,国产无遮挡a片又黄又爽,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国产,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无遮挡又色又刺激的视频直播,亚洲黄色国产片子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許昌市2023年兩會專題 > 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月5日在許昌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許昌市人民政府市長 劉 濤

【信息來源:許昌報業傳媒集團【作者:【信息時間:2023-01-09 10:04  閱讀次數: 】【字號 】【我要打印】【關閉


1月5日上午,許昌市人民政府市長劉濤在許昌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七屆政府工作回顧

2017年以來,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真抓實干,砥礪前行,經受住了多重風險考驗,頂住了多種超預期壓力,辦成了許多大事要事,奮力開啟了現代化許昌建設的新征程。

——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國內生產總值先后跨越2500億元、3000億元、3500億元臺階,初步核算2022年達到3850億元,是2016年的1.4倍;其他主要經濟指標保持穩健增長,獲評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省轄市,所轄縣(市)全部進入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百強榜,在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中國百強城市、河南省轄市經濟綜合競爭力排行中均居全省第一方陣。累計實施重點項目1144個,完成投資6099億元,平煤隆基高效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片、黃河鯤鵬生產基地、金匯中超再生不銹鋼板帶生產線等一批大項目建成投產。創造性開展“萬人助企聯鄉幫村”活動,傾心盡力服務企業,問題辦結率超過99%,獲評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優秀省轄市。市場主體達到42萬戶,民營企業數量突破10萬家。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650萬畝以上,總產保持在280萬噸以上。

——產業轉型步伐加快。城市綜合創新能力居全省第3位,每年召開高規格的科技創新大會,累計投入獎勵資金4億元,省級以上創新平臺突破2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8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980家,引進和認定創新創業人才(團隊)92個、高層次人才1004名。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工業增加值、工業競爭力均居全省第3位,制造業占工業的比重達到90%以上,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產品)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4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到124家,“上云”企業突破1萬家,數字經濟規模突破900億元,智能電力裝備、節能環保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分別入選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城鄉建設成效顯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5%,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鄭許一體化深入推進,許昌從鄭州都市圈“南大門”變為“核心區”,鄭許市域鐵路建成、即將通車運營,以“川”字形高鐵線、“米”字形高速公路網為支撐的快捷立體交通體系構建完成,鄭許一小時通勤圈全面成型,許昌成為中部乃至全國現代物流最便捷的地區之一。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三連冠”。1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累計脫貧5.8萬戶18.6萬人,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圓滿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2017、2018年度連續兩年榮獲全省農村人居環境綜合考評第一,2021年位列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第5名。

——生態環境更加優良。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68%,全市PM10、PM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18%、20%,重污染天氣減少48%,國控斷面Ⅲ類水質比例保持100%,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河湖長制工作被評為全省優秀等次,土壤環境質量總體安全。入選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55項指標全面完成,4項經驗模式在全國推廣。成功創建全省首個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城市宜居度連年位居全省第一。

——改革開放成果豐碩。全域獲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的地級市、也是全國兩個全域“試驗區”之一。

機構改革、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如期順利完成。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保稅物流中心(B型)規模居全國第一梯隊,中歐(許鄭歐)公鐵聯運國際班列開通運行,進出口年均增速17%以上,出口總量常年保持全省第2位,獲評全省對外開放先進省轄市。對德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累計簽約對德合作項目139個、落地70個,簽約項目和落地項目數量均居全省首位,全省首個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獲批建設,成為中德工業城市聯盟成員城市。

——人民生活穩步改善。財政民生支出累計完成1444.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是2016年的1.5倍。累計新增城鎮就業37.1萬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8萬人。教育投資累計超100億元,建設教育項目400余個,增加學位31.5萬個,城區“大班額”“擇校熱”問題有效緩解,農村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健康發展,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襄城縣被列為國家醫共體建設試點,“15分鐘民生服務圈”更加完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學精準有效防控,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2021年“7·20”特大暴雨災害發生后,全市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守住了不發生人員傷亡的“金標準”。深入開展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行動,扎實推進“三零”創建、中心城區房屋安全隱患集中整治、戶外廣告專項整治、平安許昌建設等工作,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公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穩居全省前列。

同時,我們堅持高標準、高質量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扎實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縱深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馳而不息糾治“四風”,持續強化審計監督,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建設,扎實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軍民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外事、僑務、港澳、對臺、統計、史志、檔案、氣象、地震、社科、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

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極不平凡、極為不易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和超出預期的多重壓力挑戰,我們全面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克難攻堅,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一是著力抓調度、穩大盤,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全面落實國家、省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制定我市165條配套政策及81條接續措施,創新實施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專班化推進、“周交辦、月講評”工作機制,深入推進“萬人助企聯鄉幫村”和“三個一批”活動,建立雙線嵌合、“四保”企業(項目)白名單制度,實施穩經濟重要項目集中攻堅行動,全力穩住了經濟基本盤。預計生產總值增長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8%。實施退減緩稅60多億元,新增市場主體7萬余戶。鑫金匯公司再生不銹鋼深加工及綠色智能技術升級改造、硅烷科技公司年產2000噸半導體硅材料等366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過2200億元。硅烷科技、新天地藥業成功上市,上市企業達到10家,占全省總數的8.8%,居全省第3位。全年糧食總產達到298萬噸。

二是著力抓創新、促轉型,產業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落細落實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各項部署,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扎實推進,許昌高新區獲批國家高新區。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建成省級創新平臺后備庫、入庫企業97家,9家省級工程實驗室全部升級為省級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中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許昌中心揭牌,雙創、魏都智慧島基本建成,魏都高新技術產業園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布實施“許昌英才計劃”3.0版,成立市人才集團,《許昌市發展人才公寓實施辦法》制定出臺,新獲批中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2名。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2家,許繼集團等5家企業入選省創新龍頭企業,大張過濾等6家企業入選省“瞪羚”企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57%。加速構建“633”工業體系,六大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30%,全市首座重卡換電站建成投用,硅碳新材料產業集群獲批首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襄城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入選2022年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新增省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設計產品14個,居全省第3位。新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2家,新認定省制造業頭雁企業5家,預計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00家,金匯集團、黃河集團分別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建成全國第三家、河南省首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10家企業獲評省級智能工廠(車間),新增上云企業1600家,新建5G基站1517個,5G信號實現市縣鄉及重點區域連續覆蓋,長葛經濟技術開發區、許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入選省級數字化轉型示范區。

三是著力抓城鄉、重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水平穩步提高。注重城鄉融合發展,被確定為全省共同富裕試點,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許昌高質量建設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試驗區的意見》印發實施。強化中心城區龍頭帶動,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381個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完成投資571.7億元,繞城高速、國道311許昌段改建等項目順利推進,新建燃氣管網127.2公里,新設公共停車位2124個,整治窨井設施4.2萬個,改造老舊小區132個、惠及群眾近萬戶。新增供暖面積170萬平方米,許禹供熱長輸管線和中心城區“汽改水”項目實現“當年決策、當年實施、當年投用”,困擾中心城區多年的供暖難題得到有效破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新增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12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3家、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和示范性家庭農場192家,脫貧戶、監測戶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5.4%、11.1%。小城鎮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清臟治亂拆違增綠”集中攻堅行動成效顯著,排名從全省第16位躍居第2位。新完成農村戶廁改造7.1萬戶,新改建農村公路386公里。禹州市、長葛市入選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四是著力抓改革、擴開放,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釋放。抓實國資國企改革,市屬7家投資類國有公司整合為3家,資產規模達到1800億元。縱深推進“放管服效”改革,2087項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事項占比98.7%,企業開辦實現“一網通、一窗辦、一次成、一日結”。教育綜合改革、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和中心城區巡游出租汽車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如期完成全市開發區“管委會+公司”“三化三制”階段性改革任務,4個開發區評為全省第一檔次。事業單位、鄉鎮管理體制機制、衛生、文化等改革事項穩步推進。加大開放招商力度,新增省外資金項目300余個,到位資金近600億元。中德(歐)合作持續深化,法國圣戈班集團建筑科技材料項目、德士堡項目順利推進,全省首個德國獨資項目——百菲薩電爐除塵灰項目建成投產。獲批設立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成功舉辦發制品跨境電商大會和大賽,跨境電商進出口190億元。保稅物流中心(B型)進出口突破20億元,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進出口40億元。

五是著力抓民生、強保障,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千方百計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新增城鎮就業5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9萬人。深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5.3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2.7萬人。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2個,持續落實“雙減”政策,課后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28個街道全部建成綜合養老服務中心,923個社區基本實現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居家養老多元化運營服務模式、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等經驗在全省推廣。3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順利推進,4個縣(市)8個醫共體實現實質性運行,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市傳染病醫院)一期工程如期投用。中原科技學院許昌校區建成并順利招生。漢魏許都故城、靈井“許昌人”考古遺址公園等納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規劃。高標準推進災后恢復重建,400個項目完成投資108億元,投資完成率居全省第一。

六是著力抓安全、防風險,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面對多輪疫情反復沖擊,市、縣指揮體系一體化運轉、扁平化指揮,黨員干部堅守一線,全市上下協同奮戰,切實守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有力有效應對禹州新民生村鎮銀行風險,組建工作專班,穩妥有序處置,積極推動農信社不良貸款集中清收,堅決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扎實做好“保交樓”工作,建立“一樓一策一專班一銀行”機制,有效化解了48個省定問題樓盤突出問題。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刻汲取安陽特大火災等事故教訓,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多元化合理訴求,堅持和發揚“楓橋經驗”,用心用情用法化解了一大批信訪難案積案,黨的二十大等重要節點沒有發生來自許昌的干擾。

各位代表!

經過全市上下的接續奮斗,許昌發展站在了新的起點上。特別是去年以來,在新冠疫情反復沖擊、各種困難交織疊加的形勢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總體平穩態勢,雖然與年初確定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但全市上下為之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付出了極為艱辛的努力,成績殊為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統籌調度、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密切配合、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社會各界關心關注和全市上下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許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全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不協調、不適應的問題亟待解決。產業結構不優、層次不高,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不暢;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較慢;教育、衛生等優質資源供給不足,就業壓力增大,經濟社會風險點增多;政府職能轉變仍有差距,一些干部的能力素質還跟不上新形勢、新要求。對此,我們一定勇于擔當,切實解決,不負人民重托。

二、2023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新征程上,我市面臨新的戰略環境,必須始終保持戰略清醒和戰略主動。一方面,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從國際看,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受新冠疫情反復、烏克蘭危機等多重因素沖擊,全球局勢動蕩不安,世界經濟正面臨增長放緩和通脹高企的雙重壓力,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將成為常態;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從自身看,許昌正處在經濟發展的爬坡過坎期、深化改革的克難攻堅期,轉型升級任務艱巨,風險防范壓力較大,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防范風險、應對挑戰上做足思想準備、工作準備。另一方面,利好因素加速集聚。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快速反彈的動能正在積蓄釋放,經濟運行必將實現總體回升;許昌正處在穩定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特別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國家正在密集出臺擴內需、穩增長、加快經濟恢復的“高含金量”政策,省委、省政府專門制定支持許昌建設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試驗區的意見,省直有關部門也將跟進出臺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同時,我市市場主體活躍度高,產業集群特征明顯,具有較強的區位交通、市場潛力等優勢,隨著中央、省一系列政策效應的逐步釋放,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形成,將為我市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綜合研判,危和機并存,但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只要我們增強信心、因勢利導,搶抓機遇、科學應對,就一定能夠危中尋機、化危為機,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落實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八屆四次全會、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緊緊圍繞“兩個確保”,落細落實“十大戰略”,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高質量建設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試驗區,著力打造經濟強市、創新強市、開放強市、文化強市、生態強市,努力實現經濟發展高質量、城鄉建設高水平、人民群眾高素質,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增添許昌光彩。

主要預期目標:經濟增長7%,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2個百分點左右,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進出口總值保持平穩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下,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協調同步,糧食產量穩定在280萬噸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與“十四五”控制目標統籌銜接。

實現上述發展目標,必須堅持穩中求進,正確把握穩和進的辯證關系,做到穩字當頭、以穩促進、以進固穩。堅決扛起穩住經濟大盤的責任,推動政策靠前發力、項目靠前實施、資金靠前使用,努力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注重供需銜接,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既注重挖掘內需潛力,又注重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必須強化系統觀念,把握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統籌”重大要求,綜合考慮各方面影響因素,善于十個指頭彈鋼琴,更加注重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保穩定之間的關系,決不能顧此失彼、畸輕畸重。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樹牢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堅持凡事從最壞處打算、向最好處努力,著力提高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的新天地。

三、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

圍繞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促進經濟穩中提升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建立完善重點項目推進機制,抓細抓好沙陀湖調蓄工程、能信熱電等容量替代民生熱電工程等360個以上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實施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精準配置土地、用能、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成,完成年度投資1700億元以上。持續開展“三個一批”和項目集中觀摩活動,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提振民間投資信心,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動更多“六新”項目落地。積極謀劃爭取、切實用足用好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貸款、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提高項目總量和質量,爭取更多項目獲批。

促進消費擴容升級。大力實施擴大內需行動,圍繞重點領域、重點企業舉辦多種形式的促銷活動,精準發放“無門檻”消費券,穩定和擴大新能源汽車、家電、家裝等大宗消費。積極培育新型消費,合理增加消費信貸,支持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經營模式,打造直播電商基地,推動共享經濟、平臺經濟、信息消費、時尚消費發展,培育養老、育幼、文化、醫療、教育、體育等服務消費。健全縣域商業體系,加快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優化消費服務環境,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支持服務實體經濟。深入推進“萬人助企聯鄉幫村”活動,扎實開展政策落實攻堅、企業成長助力、數字賦能提升、項目投資突破、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科技創新引領、四項對接深化、要素保障穩基等八項行動,完善領導包聯、專班服務、跟蹤督辦、考評獎懲等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工作機制,為企業發展提供更溫暖、更貼心的服務。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大“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力度,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增上市企業1家、頭雁企業2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6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家,確保市場主體規模突破44萬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力爭新增貸款200億元以上。

(二)加快創新蓄積動能

建好用好創新載體。圍繞主導產業鏈,實施創新載體平臺跨越工程,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圍繞重大需求,布局建設重大創新平臺,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開放式創新聯合體,新增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多類別創新平臺50家,總量為300家以上。加快“智慧島”建設,打造高水平雙創載體。促進許昌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持長葛市創建國家級創新城市,加快禹州市省級高新區提檔升級,推動襄城縣、魏都區、鄢陵縣創建省級高新區。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高校與規上工業企業共建高質量研發中心,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確保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完善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持續實施創新型企業樹標引領計劃、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計劃,力爭全年新培育創新型引領企業20家左右、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以上,確保創新主體數量保持全省第一方陣。鼓勵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爭取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實現縣(市、區)全覆蓋。

積極引育創新人才。深入實施“許昌英才計劃”3.0版,建立完善“創新人才+創業團隊+優質項目”的引才模式,充分發揮市人才集團作用,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10個以上,新建院士工作站、中原學者工作站2家。實施人才服務提檔行動,優化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和“一站式”平臺建設,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

持續優化創新生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獎勵體系,加強科技金融服務,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1%以上,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做強先進制造業。深入實施換道領跑戰略,緊緊圍繞“633”工業體系,逐行業梳理,科學規劃項目,扎實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注重產業集群清單化、產業鏈條圖譜化、產業培育精細化,積極構建龍頭引領、梯隊協同、鏈群互動的產業發展格局,打造硅碳新材料、再生金屬、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等千億級產業集群。提質發展傳統產業,深化技術改造和科技賦能,加快鑫金匯不銹鋼高質材料產業園、遠東智能制造產業園等技改項目建設,推動裝備制造、食品、化工、輕紡等傳統產業高位嫁接和模式變革,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實施企業“上云上平臺”提升行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新增智能車間(工廠)5個以上,上云企業800家以上。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以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智能裝備、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為重點,加快許昌生物醫藥產業園、黃河旋風培育鉆石產業化等項目建設,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穩定在35%左右。破冰搶灘未來產業,大力引進擁有核心關鍵技術的創新平臺和細分領域優勢企業,推動氫能與儲能、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等產業盡快形成規模。支持襄城縣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力爭在技術、產業和應用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提升服務業供給質量。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發展壯大“樞紐”經濟,推動豫中陸路口岸綜合物流港等重大物流園區建設,完善“公鐵水空”多式聯運體系,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變“流量”為“留量”。積極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支持許昌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大力培育創新研發、工業設計、數據服務、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推動許繼集團與豫檢集團組建河南電氣研究院,支持開普檢測加快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提高產業園區周邊生活類服務業供給質量,打造高品質、便捷化、功能完善的多元化配套服務體系。

深化開發區改革。以深化“三化三制”改革為重點,科學推進開發區擴區調規,為產業長遠發展留足空間。落實開發區標準體系及基準值要求,通過引導園區產業更新、盤活閑置低效用地等方式,推動提效達標,促進“畝均高產”。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斷優化和完善配套功能,提升產業承載能力。支持國家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完善開發區考核體系,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調動開發區競相發展積極性,力爭新增1個規模超500億元的開發區。

(四)統籌城鄉融合發展

積極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創新。加快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試驗區建設,健全完善“1+1+9+N”政策體系,率先構建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體制機制。扎實開展質效提升、科技賦能、開放提質、協同共建、增收富民、提標擴面、文化沁潤、綠色低碳、四治融合等“九大行動”,積極探索、先行示范,為全省共同富裕創造經驗。充分發揮工作專班職能作用,建立健全清單化推進機制,做好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下放承接,協調推動各項任務落實。統籌抓好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持續推進“5+1”試點改革任務,全面激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暢通城鄉要素流動。

全面融入鄭州都市圈。加快鄭許深度融合發展,強化交通聯通、產業貫通、創新融通、要素暢通,推動鄭(港)汴許聯動發展。強化重大交通廊道支撐作用,推動繞城、鄭南等5條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的一體化交通體系。依托鄭許市域鐵路、國道107等交通軸帶,有序推動沿線開發,抓好許港產業帶建設,打造都市圈先進制造業核心集聚區。

優化城鄉發展空間布局。完善市縣鄉三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推進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鄉村振興重點村規劃編制,加強空間發展系統銜接和統籌協調,形成多規合一、區域一體、城鄉融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優化魏都區、建安區發展空間布局,推動中心城區北進東拓、與長葛市聯動發展,加快“雙創”宜居示范區、許東新城等重大片區開發建設。做大做強城市經濟,增強要素集聚和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市區經濟“首位度”。

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致力打造精致城市,提升城市內涵品質,建設“公園城市”。深入開展城市更新行動,實施忠武路區域開發等103個百城建設提質新建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47億元。突出抓好冬季清潔取暖和中心城區“汽改水”工程,優化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打通“斷頭路”、改造“積水點”、增加“停車位”。穩步推進“三區一村”改造,實施265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開工棚戶區改造項目3個、1646套。加強“里子工程”建設,科學布局城市生命線,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打造安全、韌性、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生產生活空間。開展城市管理提效行動,深化文明城市創建,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支持禹州市、長葛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抓好縣域放權賦能、省直管縣財政改革,促進縣域發展要素高效配置。培育縣域經濟發展新優勢,依托各類開發區做強主導產業、做大優勢產業,推動禹州市、長葛市在全國百強縣(市)中爭先進位,提高襄城縣、鄢陵縣縣域發展能級。因地制宜推動小城鎮特色化發展。健全配套政策體系,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支持禹州市發展成為中等城市。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堅持“向耕地和科技要產能、向國土資源要食物”,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6萬畝,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674萬畝以上。發展壯大特優產業,加快打造“一縣一業”“一鄉(鎮)一特”“一村一品”,做大做強花木、蔬菜、中藥材、煙葉、蜂業等優勢特色產業鏈,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市級龍頭企業10家以上,持續抓好長葛市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增加脫貧群眾收入為重點,持續做好政策銜接、資金銜接、幫扶銜接,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深入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扎實推進鎮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改建農村公路150公里,整村推進農村戶廁改造2.6萬戶,打造果樹進村示范村40個,創建一批省級鄉村建設示范縣、示范鄉鎮。

(五)持續深化改革開放

抓好重點領域改革。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穩步推進教育改革,抓好集團化辦學、校長職級制、教師縣管校聘等重點任務,打造教育創新發展“許昌品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質效。積極探索鄉鎮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深化農村改革,統籌抓好價格、電力等領域改革。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創新招商方式,圍繞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優勢產業、特色園區,實施產業鏈集群招商、龍頭企業鏈式招商、以商招商、股權投資招商,推進市場化、專業化、精細化招商新模式新機制,強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合作,力爭在500強企業、跨國公司、頭部企業招引上實現新突破。做強開放平臺,用足用好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開放平臺,修訂保稅物流中心優惠政策,積極申建建安綜保區、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區開放創新聯動區,支持速賣通全球發制品跨境電商直播基地、中聯即送等電商平臺發展,新培育跨境電子商務培訓孵化基地1家、示范園區3家。實施外貿主體培育行動,支持企業布局建設海外倉,培育外貿綜合服務等新業態,進一步擴大發制品、機電產品等優勢產品出口,力爭新設立海外倉2個。大力推進對德(歐)合作,組織舉辦專場推介和“德企許昌行”活動,加強與德國工商大會等機構交流對接,積極承接德(歐)企在華投資新項目或在華項目轉移。加快中德(許昌)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推動中德(許昌)產業園建成國際合作產業園。

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推進“放管服效”改革,持續抓好“一件事一次辦”“有訴即辦”“交房即交證”“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審批事項免證可辦”等5件事,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和特殊環節,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落實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讓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不斷壯大民營經濟總量。突出抓好“信用許昌”建設,健全防范化解拖欠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賬款的長效機制,加大約束懲戒和信息披露力度,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守信者處處受益。

(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區域協同治理和精細化管理,以更高標準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等標志性戰役,引導100家以上企業實施綠色化改造,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城市黑臭水體動態清零,推動國考省考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加強土壤污染源頭管控,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強化生態保護修復。深入推進“森林許昌”建設,嚴格落實林長制,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完成2.76萬畝林業生態建設任務。實施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行動,加快禹州市潁河、鄢陵縣鶴鳴湖等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新創建綠色礦山4—5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統籌推進“五水綜改”,扎實開展美麗河湖、幸福河湖創建,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推進低碳循環發展。加大節能降碳力度,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持續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和農業投入結構,嚴控“兩高一低”項目,壓減中心城區煤電供熱比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歐綠保二期項目建設,支持長葛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打造一批綠色低碳工廠、園區和供應鏈。倡導綠色消費,發展綠色交通,加快建筑綠色轉型,抓好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利用。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快實施魏都區國家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等項目,建成200個“無廢細胞”,力爭我市納入全國“十四五”無廢城市融資試點。

(七)著力保障改善民生

堅持穩就業保就業。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幫扶工作,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綜合就業率達到90%以上。高標準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新增技能人才9萬人。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堅持保基本兜底線,持續辦好重點民生實事。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攻堅行動,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及務工農民、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就業人員等群體參保擴面。以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示范創建為抓手,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全覆蓋、規范化,有序推進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逐步實現城鎮養老服務設施“九個統一”。做好困難群眾、失業人員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常態化開展送溫暖活動,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加快建設健康許昌。優化完善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做好“保健康、防重癥、抓供應、優服務”工作,確保平穩轉段。鞏固提升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創建成果,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高水平建設市級公立“四所醫院”、縣級公立“三所醫院”,加快建設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中醫醫院等項目,推進鄉鎮衛生院提質升級。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嚴格落實食品藥品監管責任,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持續實施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計劃,強化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新建改擴建公辦園30所,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支持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一校一案”完成高考綜合改革基礎條件提升工作。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組建中高職教育集團,支持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職業本科院校。提升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加快中原科技學院、河南農大許昌校區二期等后續工程建設。

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加強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利用。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研究出臺促進我市文旅市場復蘇的政策舉措。著力擦亮文旅品牌,聚焦三國文化、鈞瓷文化、花木文化等特色,研究恢復三國文化旅游周、鈞瓷文化旅游節等傳統節會,把“行走許昌·讀懂三國”“千年等垕·為鈞而來”“長壽之鄉·花都鄢陵”品牌做成精品、打出聲勢。大力發展休閑康養產業,抓好省級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創建,開展“民宿走縣進村”行動,打造一批近郊鄉村游休憩地、景區周邊游承接地、農耕文化游體驗地、康養休閑游目的地,新增省級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鄉(鎮)1個、旅游特色村5個。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強化創意驅動、美學引領、藝術點亮、科技賦能,推動文物遺存具象化和活化。

(八)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扎實做好保交樓工作,全面落實“16條”金融支持房地產政策,“一樓一策”推動問題樓盤化解,加快房地產企業整合重組、轉型發展,支持剛性和改善住房需求。抓好金融風險防控,深入落實存量金融風險三年出清任務,開展非法集資陳案化解攻堅,推動銀行業機構加快不良資產處置,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持續優化金融生態。兜牢政府債務風險底線,禁止各種變相舉債行為,嚴禁新增政府隱性債務,切實保障“三保”支出。

抓實抓牢安全生產。壓緊“三管三必須”責任,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十五條硬措施”和我省50條措施,加強安全生產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深化消防、危化、礦山、交通、城鄉建設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密切關注極端天氣、洪澇干旱、火災、地質等災害,強化應急救援保障,構筑全流程、多層次、廣覆蓋的安全防護網,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創新完善社會治理。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三零”單位(村、社區)創建,健全“四治融合”基層治理體系,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機制,把風險隱患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凈化網絡空間。深入開展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懲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許昌。

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好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雙擁共建等工作,推進軍民融合深入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做好外事、僑務、港澳、對臺工作。加強統計、史志、檔案、氣象、地震、援疆等工作。

各位代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政府系統將牢牢把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持之以恒加強自身建設,牢記初心使命,提升治理效能,著力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一是強化黨的領導不動搖。堅持把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貫徹到政府工作各個方面,始終牢記“國之大者”,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二是堅持人民至上不懈怠。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保持民生工作的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謀劃實施好重點民生實事,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三是推進依法行政不放松。認真落實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充分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等各方面意見。認真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完善政府立法和決策機制,確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打造陽光透明政府。四是提升能力作風不停歇。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增強“八項本領”,提高“七種能力”。大力倡樹“高效率、快節奏、勇擔當、抓落實、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風,強化拼搶意識,擔當務實重干,面對危險不畏懼、不退縮,面對失敗不氣餒、不灰心,面對挑戰敢斗爭、勇沖鋒,面對壓力頂得住、能扛事,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五是加強廉政建設不止步。扛牢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切實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會清朗。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財力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實干鑄就偉業,奮斗開創輝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領導下,奮勇爭先,善作善成,全面開創許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手機掃一掃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