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韩国伦理电影网站,国产无遮挡a片又黄又爽,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国产,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无遮挡又色又刺激的视频直播,亚洲黄色国产片子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 > 食安科普知識

把握好飲食起居中的幾個比例

【信息來源: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作者: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信息時間:2016-12-27 15:08  閱讀次數: 】【字號 】【我要打印】【關閉

    一、饑與飽  3:7

    幾乎所有專家都建議,飯要吃到七八分飽。老人代謝能力下降,熱量消耗減少,更要適當少吃。對廣西巴馬長壽老人的生活方式研究發現,長壽老人平均每天的熱量攝入維持在1400~1900卡路里,遠低于成人2400卡路里的平均水平。通常認為,老人的早飯和午飯應該吃到大約八分飽;晚飯略少些,七分飽即可。

    要做到科學飲食,還需要對一天早、中、晚飯的數量進行合理分配。一般建議年輕人三頓飯的分配比例為4:4:2,強調晚飯少吃;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與年輕人不同,他們晚上睡得較早,晚飯時間通常在六七點鐘,這就使前一天晚飯到第二天早飯之間的時間間隔加長,為防止老人晚上餓,可將三餐分配調整為3:4:3

    吃飯時盡量減慢速度,細嚼慢咽,飯前先喝碗湯,或在飯前吃點蘋果、橙子等,都能幫助控制飯量。老人還應注意吃不夠的問題,如果總是沒有胃口,應咨詢醫生找到原因。

    二、葷與素  1:5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二兩肉”,這是民諺中經常會提到的飲食原則。其中,一把蔬菜多指1斤,肉類大約2兩,因此,蔬菜與肉的攝入比例大約為5:1。在肉類選擇上,應盡量避免過多食用脂肪含量較高的肉;禽肉和魚肉,肌纖維相對較短,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也低,能保護心臟,比較適合老人。吃肉時,最好保持“意猶未盡”的感覺,等覺得有些膩了可能就過量了。

    年紀越大,消耗越少,但老人仍需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豆類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老人飲食中不可或缺,建議此類食物以豆腐為主。

    三、粗與細  1:3

    粗糧、細糧各有好處,前者含有大量不溶性膳食纖維,熱量較低;后者中的膳食纖維是可溶的,熱量較高,但蛋白質、氨基酸等含量也相對高些。之所以現在提倡多吃粗糧,主要是因為現代人細糧攝入過多,并因此導致了便秘、肥胖、三高等問題。老人由于消化吸收能力減弱,細糧的攝入比重應比年輕人有所增加,建議將粗細糧比例調整為1:21:3

    為使粗糧中的營養更好地被身體吸收,吃完粗糧后可以多喝點水,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充足的水分做后盾,以保證腸道正常工作;老人吃粗糧最好“細作”,比如玉米磨成面粉,做成玉米粥。小米是健脾和胃的好食物;赤小豆、白扁豆有一定的輔助降糖作用;蕎麥、燕麥、大豆有助降脂和軟化血管。

    四、寒與暖  0:1

    相比年輕人,老年人的火力遠不夠壯,腰部、頸部、關節處大多怕冷,如果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更怕身體受涼導致的血管收縮。因此,除了炎熱夏季,在其他季節,老人都應以保暖為首要原則,“春捂秋凍”需要改為“春捂秋也捂”。即冬春之交,不要過早脫掉棉衣;夏天最好不要讓室溫低于26攝氏度,午休也要蓋點東西;夏秋交替,可以早些加衣;冬天更要做好保暖工作,保證頭、頸、腰、膝不受涼。尤其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炎、哮喘等病的老人,最好白天戴個腹帶,晚上用熱水袋暖暖腰腹部,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

抗寒鍛煉有助增強抵抗力,但這主要是針對年輕人而言,老人不能貿然嘗試。“若想身體好,三分饑和寒”的說法,并不完全適合老年人。

    五、動與靜  2:1

    動則養形,靜則養神,老人鍛煉應該動靜結合,每天分配的時間約為2:1。動指每周5天,每天30~60分鐘運動,推薦走路鍛煉。老人運動最重要是把握度,鍛煉時感覺不吃力,微微出汗即可。鍛煉后,老人應變得精神更好、食欲增加。

    靜指靜養。靜坐能放松神經,緩解壓力,可以每天早晚進行,每天約10~30分鐘,靜坐時可放空心思,或聽聽輕音樂。此外,看書看報、聊天下棋有健腦作用,也屬于靜養的一種。需要提醒的是,不論看書,還是下棋,都要控制坐著不動的時間,最好半小時就起來走動一下。

    六、白天睡與晚上睡  1:7

    有人覺得,年紀越大覺越少,其實不對。睡眠是身體自我修復的最好時機,老人雖然不像年輕人消耗大,用腦多,但也需要每天7~8小時的睡眠時間。特別是睡眠質量下降的老人,更要保證足夠的時間。老人大多白天有時間、也有條件睡個午覺,但應控制白天不要睡得過多。白天以不超過1小時為限,晚上保證睡6~7個小時。提高睡眠質量,應注意午飯不要吃得過多,飯后用半小時散散步;晚上睡前溫水泡腳,聽聽舒緩音樂,還可以吃個香蕉,喝杯牛奶,都能起到助眠效果。

   (文章來源:“中國食品安全網”微信公眾號)


手機掃一掃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