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韩国伦理电影网站,国产无遮挡a片又黄又爽,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国产,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无遮挡又色又刺激的视频直播,亚洲黄色国产片子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許昌市2016年 兩會專題 > 工作報告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信息來源:【作者:【信息時間:2014-03-31 15:47  閱讀次數: 】【字號 】【我要打印】【關閉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在許昌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許昌市人民政府市長 張國暉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任務,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戰略,堅持“五個著力”,建設“五型許昌”,突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903億元,增長10.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8億元,增長2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60億元,增長14.8%;固定資產投資1371億元,增長2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9億元,增長1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7元,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7元,增長12.1%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著力推進項目建設,發展后勁不斷增強。大力實施“15512”投資促進計劃,150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559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300億元。黃河集團工業園等69個項目開工建設,森源集團電氣產業基地等67個項目竣工投產,在全省產業集聚區項目觀摩評比中取得小組第1名。謀劃實施了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水系連通和5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三大水利項目,平煤集團6個總投資90億元項目落戶許昌。

(二)著力統籌城鄉發展,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提升中心城區承載能力,134個城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0億元,49個城中村、棚戶區改造項目完成投資58億元,累計拆遷534萬平方米。我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債貸組合”試點城市。加快許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路網框架基本形成,配套設施加快完善,商務中心區建設成效明顯。推動組團城市發展,中心市區與組團城市快速通道全部建成。30個中心鎮建設完成投資2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25.7%。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推進,精細化管理不斷加強,榮獲國家節水型城市、河南省宜居城市稱號。

(三)著力調整優化結構,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深入實施產業集聚區提升工程、十大產業鏈發展計劃和工業穩增長調結構百日攻堅行動,三大主導、四大特色、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1938億元、965億元、320億元,在省社科院河南區域工業競爭力綜合評價中排名第3位。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糧食總產達283萬噸,新增高標準糧田39萬畝、農民合作社394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達到6個。實施服務業提升計劃,縣(市)特色商業區全部獲批,六大物流園區和十大特色產業物流中心建設順利,許昌成為全國二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全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居全省第3位,連續6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四)著力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更加強勁。扎實推進企事業單位改革改制,20家臺賬單位改制方案全部報批。大力實施“6116”招商引資行動計劃,成功舉辦了三國文化旅游周、中原花博會等重大招商活動,新簽約項目468個,利用省外資金319億元,增長22.4%,合同引進市外資金1151億元,4110億元以上重大招商項目開工建設。創優金融環境,招商銀行入駐許昌,6家企業天交所股權掛牌,新增貸款148億元、直接融資120億元。積極推進開放平臺建設,建立了公共物流、公共交易、公共技術研發等8個外貿服務平臺,海關申建取得階段性進展,出口總額居全省第2位。

(五)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十項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涉及民生的財政支出達146億元,增長14.1%,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2%。促進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9.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6萬人。最低工資、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等標準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35個病種納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圍。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全面落實。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2534套,基本建成5233套。市廣電大廈、中心醫院外科病房大樓等一批社會事業項目竣工投用,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5所、市區小學6所,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28所,成功舉辦市第七屆運動會,新增1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慈善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六)著力促進和諧穩定,法治政府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92件、政協委員提案379件。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精簡壓縮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30項。深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健全了監察、財政、司法、審計等多部門協同監督機制,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扎實推進平安許昌建設,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信訪等工作扎實有效,保持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國防動員、人防、民兵預備役建設和對臺工作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地方史志、檔案、統計、地震、氣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在復雜形勢下取得這些成績實屬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許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關心、支持許昌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不穩固,建材、紡織、電力熱力等行業面臨較多困難;經濟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新興業態、高端業態培育不足;城鎮化率偏低,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不高;政府職能轉變仍需加快,市場機制仍不完善,社會管理有待改進。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解決。

二、2014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14年,我市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主要矛盾和潛在危機交織,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并存,我們既要用好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又要充分估計形勢的嚴峻性,強化問題意識,清醒應對風險挑戰;既要加快發展步伐,盡力而為,能快則快,又要堅持實事求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圍繞“五個著力”,建設“五型許昌”,把改革創新、擴大開放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和環節,穩定經濟增長,加快結構調整,深化改革創新,改善人民生活,切實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工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進出口總額增長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實現上述目標,著力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切實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統籌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諧,調中求進,變中取勝,轉中促好,改中激活,鞏固經濟穩中向好態勢。二是切實唱響改革創新的主旋律。把改革貫穿于“五型許昌”建設全過程,用改革的精神、思路、辦法破解發展難題,激發市場活力。三是切實找準轉型升級的著力點。大力發展三產服務業,加快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發展,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質量效益。四是切實強化改善民生的新舉措。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三、2014年重點工作

按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圍繞總體目標,今年重點抓好9項工作。

(一)突出項目建設,帶動經濟平穩增長。項目是帶動經濟發展的基礎與核心,始終把項目作為總抓手,依托項目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大力實施“15616”投資促進計劃。突出抓好151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600億元以上,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1600億元以上。這些重點項目,涵蓋工業、服務業、社會事業、交通能源、農林水利、城鎮建設等6大領域,特別是服務業、裝備制造業、三大水利、“債貸組合”試點等項目,事關全局、事關長遠,需要上下一致、齊心協力、狠抓落實。扎實推進重大戰略工程。抓住政策機遇,積極推進鄭許融合、對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三大水利項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等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工程。提升項目運作水平。認真做好征地拆遷、手續辦理、資金保障等重點工作,積極創造開工條件。著力完善監管體系,對公共投入項目實施全程動態監管,從機制上保證財政投資高效、公開、透明。提升項目謀劃水平,圍繞國家政策導向和投資重點,立足產業和資源優勢,持續謀劃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二)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規律、積極穩妥、科學推進,著力提高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增強中心城市帶動能力。實施“1665”行動計劃,突出中軸線景觀打造及兩側、空鐵聯運南樞紐、天寶路兩側、城市規劃區內水系、三國文化產業園、魏都風情區等6大區域綜合開發,加快推進總投資513億元的163個城建重點項目和51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分別完成年度投資83億元、57億元。實施城市基礎設施普查,完善醫院、學校、公交、自行車綠道和文化體育等功能配套,發展城市綜合體,讓城市更宜居、更宜業。堅持建管并重、服務高效,加強城市精細化、信息化、科學化管理,爭創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加快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落實“7090”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實施總投資320億元的70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90億元以上。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芙蓉大道、飲馬河連通工程等道路和水系建設。堅持產城融合發展,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加快眾信國際大廈、城市文化主題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商務中心區。推進住宅小區、公租房、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基礎功能。抓好組團城市建設。突出內涵式發展,有序推進4個縣(市)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設,抓好146個城建重點項目和43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分別完成年度投資88億元、59億元。突出特色式發展,提高30個中心鎮規劃建設標準,力爭完成年度投資29億元,努力打造具有歷史記憶、文化特色、民俗風貌的美麗城鎮。加快城市間、城鎮間快速通道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促進農村轉移人口落戶城市、融入城市。高度重視搬遷群眾、失地農民補償安置、就業、就醫、入學和社會保障,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屋辦理完全產權登記工作。開展“美麗鄉村”創建,加強農村水、電、路、氣等設施建設,改造農村公路300公里,新建農村戶用沼氣5000口。加快扶貧開發,完成20個村的整村推進任務,確保2.7萬人脫貧。

(三)優化調整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效益。沒有質量的發展是浪費,沒有效益的速度是后退。必須結合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發展實際,調整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效益,推進轉型升級。堅持把服務業作為調整結構的重要載體。發展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并重,提升傳統服務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并舉,促進三產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培育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金融、旅游等高成長性服務業,實施物流示范園區創建工程。積極培育科技研發、工業設計、教育培訓、商務服務、健康養老等新興服務業,支持鄢陵縣建設全國生態休閑養生基地,推進禹州市加快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產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創新商業業態、商業模式和服務產品,發展園區地產、商業地產,加快建設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力爭新開工項目20個,完成投資50億元。鼓勵大型商貿企業網絡化經營,推動房地產和商貿流通等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堅持把信息化作為調整結構的重要抓手。用信息化裝備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等各行各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以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和社會領域信息化應用,重點推進無線城市、智慧城市、光網城市、寬帶鄉村和產業集聚區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全覆蓋工程。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調整結構的重要引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爭創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整合科技資源,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加快企業研發平臺建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家以上,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5個。實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消除“零”專利計劃,年申請專利4000件以上,新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3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投融資、科技創新評價和激勵等機制,促進產學研結合、科技與金融結合、科技與經濟結合,帶動產業結構升級。

(四)做大做強工業,提升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新型工業化是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基礎。大力實施“十百千培育工程”,促進工業集約集群集聚、高端高質高效發展。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繼續實施產業集聚區提升工程,突出抓好100個億元以上產業集群培育項目,帶動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400億元。完善產業聚集區功能性、生產性和生活性基礎設施,抓好6個規劃調整的產業集聚區新增區域道路管網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十大產業鏈發展計劃,推進100個億元以上省級工業結構調整項目和10個重點產業集群建設,三大主導、四大特色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突破2000億元、1000億元,裝備制造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重點實施30個研發與產業化項目,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億元。推動企業做大做強。繼續實施大企業(集團)培育計劃,引導企業以央企改革和淘汰落后產能為契機,沿產業鏈戰略重組,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8家。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力度,確保1家企業主板上市,爭取1家企業境外上市,6家企業在天交所等區域性股權市場及“新三板”掛牌。落實企業服務長效機制,加強銀企對接、產銷對接、產業鏈對接,做好政策咨詢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五)做優做精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擴內需穩增長,必須加強農業農村工作。圍繞穩糧、提效、轉型目標,著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積極推行公司化運作,大力實施農業“三大工程”,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扎實推進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加快建設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工程、“五縣十鄉”萬畝高產示范片和5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和土地綜合整治,新增高標準糧田40萬畝,糧食總產穩中有增。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6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建設,新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23個,爭創省級示范性農業產業化集群。繼續抓好“千場百區”標準化提升工程,加大規模養豬場集約化標準化改造力度,不斷提高畜牧業集群發展水平。啟動實施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工程。在中心城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和有條件的縣城周邊,以特色種植業、設施園藝業、生態休閑業、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為主體,規劃建設一批具有綜合功能的精準設施農業園區、高新農業科技展示園區、休閑觀光農業園區,發展新型都市農業業態。創新農業經營服務方式。有序促進土地流轉,推進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股份合作或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爭全年新增農民合作社260家、省級龍頭企業35家,流轉土地達到150萬畝。完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大力發展農村金融,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和模式。

(六)擴大對外開放,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沒有對外開放就沒有經濟轉型。深入開展“對外開放提升年”活動,加快培育市場競爭新優勢。全面拓寬開放領域。以國家放寬外資準入為契機,積極開放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服務業等領域,吸引國內外大型企業、境內外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教育科技、健康養老、文化娛樂等領域建設。提升招商引資水平。深入實施“6612”招商引資行動計劃,謀劃推介600個重點招商項目,推動60個已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落地,力爭全年合同引進市外資金突破1200億元。以港澳臺、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為重點,依托10個產業集聚區,緊盯國內外500強,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專業化集群化招商,努力引進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大項目。以現代農業、商貿物流業、醫藥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為重點,認真籌備三國文化旅游周、花博會、藥交會等大型招商活動。借力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突出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關聯產業、健全服務功能等重點工作,積極有效利用外資。落實招商引資獎勵機制,開展“簽約項目落地”專題活動,提高項目履約率、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不斷優化開放環境。加快大通關建設,爭取許昌海關申建取得實質性進展。推進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建設,提升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健全完善招商引資全程服務機制,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七)全面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深化各項改革,推動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進展。堅持市場導向、合理配置資源。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著力維護經濟環境和公平正義,切實抓好社會保障和社會建設。堅決破除僵化的計劃經濟思維模式,更加注重發揮市場作用,加快推動教育、衛生、養老、交通、城管、市政等領域發展。積極探索推進人力、資金、資本、土地市場建設,加強市場培育,促進市場成熟。擴大政府購買服務,實行公共服務外包,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深化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大依法破產、產權出讓力度,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和現實問題。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行政職能類和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積極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扎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強預算績效和政府債務管理,完善預算制度機制,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全面落實國家“營改增”、資源稅從價計征等政策,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效益。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全面實施居民生活階梯水價,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對淘汰類、限制類高耗能企業嚴格執行差別電價,完成五縣(市)農電體制改革。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共享和免費開放,提高文化藝術創作和遺產保護水平。深入實施“2348”文化振興計劃,壯大傳統優勢文化產業,發展動漫游戲、移動多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積極培育鈞瓷、發制品、生態文化和傳媒創意四大文化產業集群,做大做強文化骨干企業,推動文化產業市場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著力增強融資能力,促進資金流動,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效益,創新金融工具,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力爭全年社會融資規模達到240億元。著力提升規劃水平,推進各類規劃深度融合、科學匹配、銜接套合,讓城鄉建設多出精品、少留遺憾。著力規范拆遷工作,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實現依法、陽光、和諧拆遷。著力拓展用地空間,集約節約用地,維護群眾土地權益。積極開展人地掛鉤和農村集體土地進入市場流轉試點,實施城鎮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專項活動,堅決杜絕“毛地”出讓,積極推進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八)建設美麗許昌,推動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實施“藍天工程”、“碧水工程”、“鄉村清潔工程”,突出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減排,采取硬措施,完成硬任務。抓好污染防治。積極實施藍天工程,大力推進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城市燃煤鍋爐改造、機動車尾氣治理、城市施工道路揚塵防治、秸稈焚燒整治,努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開展清潩河綜合整治和提升工程,推進5個污水處理廠水量提升項目,建設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重點,強化土地污染防治,繼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環境質量。推進生態建設。加快“五湖”、“四海”、“三川”建設步伐,扎實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全面推進城鄉一體綠化,實施礦區生態修復工程,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造林任務15.2萬畝。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創建,完成2個省級生態鄉鎮、12個省級生態村創建任務。節約利用資源。全面實施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等七大節能降耗行動計劃,確保全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標。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三條紅線”責任目標。持續推進建筑垃圾循環利用、國家節水型城市和“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發揮黨政機關表率作用,以創建節約型機關帶動節約型社會建設。強化節能減排。加強項目準入管理,嚴格禁止高污染項目落地,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預算管理、生態補償等制度,積極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

(九)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民發展、為民謀利,是人民政府職責所系、目的所在。突出抓好“十項民生工程”,統籌解決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問題,不斷改善群眾生活。積極擴大創業就業。以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為載體,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大困難就業群體就業幫扶力度,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新增城鎮就業6.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5萬人,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持續推進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完成各類培訓20萬人次,著力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舉辦各類招聘活動,高校應屆畢業生綜合就業率達到90%。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繼續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和各項社會保險待遇,做好退役軍人和隨軍家屬安置。提高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擴大重大疾病保障病種,提高參合群眾實際保障水平。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全面實施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降低出生缺陷發生風險。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臨時救助,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尤其是特困群體基本生活底線。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推進工資集體協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慈善、殘疾人、婦女兒童、紅十字等事業。加快實施社會保障一卡通,發放社會保障卡60萬張。著力推進面向產業集聚區的公租房建設,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2萬套,逐步解決務工人員居住難題,改善住房困難群眾居住條件。大力發展社會事業。鼓勵各類社會資本興辦社會事業,探索政府投資項目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使用權相分離的管理模式,激發社會各界參與社會事業的積極性。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支持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抓好6個市區小學重點項目和76個農村薄弱學校改造項目,緩解城區“入園難”、“大班額”等突出問題。支持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優質化發展,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權利。扎實推進“1559”教育信息化工程,探索職業教育產權改革路徑,啟動實施職業教育攻堅二期工程,推進品牌特色職業學校建設。提高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整頓醫療市場秩序,改善群眾就醫條件。加快建設東城區三級甲等醫院等6個衛生重點項目,支持三級醫院與許昌學院合作共建,整合用好區域優質醫療資源。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設市科技館、許昌塔文化博物館等文化基礎設施,扎實推進三國文化產業園等13個文化旅游產業重點項目,辦好群眾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構建全民健身設施網絡,提高競技體育發展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搞好氣象服務。加強社會治理創新。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深入實行“簽訂承諾書、發放明白卡、建立黑名單”制度,抓好重點時段、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安全監管和隱患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重視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堅持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干部接訪、下訪、包案等制度,解決好群眾的合理訴求。加強基層民主建設,開展第八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深化平安許昌建設,加強社會管理重點領域綜合治理,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加強網絡管理,做好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務,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繼續加強國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切實做好外事、僑務、港澳、對臺工作。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地方史志、新聞出版、人事、審計、統計、地震、人防、檔案、社科研究工作。全面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四、以改革精神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以黨風廉政建設為保障,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行政管理創新,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實行目錄管理,簡化審批手續,優化審批流程,嚴格規范運行,提高服務效率。穩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推動政府職能加快向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履行職責。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全面接受社會監督。完善決策咨詢、社會聽證、重大事項評估等制度,深入推進普法宣傳,依法規范行政行為,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公務員素質,為人民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強化責任意識、問題意識,推進觀念創新、思路創新、工作創新、管理創新,培育載體、搭建平臺、選準抓手、突破瓶頸,不斷增強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牢記為民宗旨,深入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解決“四風”突出問題,提升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厲行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厲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大力倡導務實重干,完善目標管理,優化工作流程,提升行政效能,抓好工作落實。

各位代表!建設智慧、創新、美麗、文明、幸福許昌,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務實的作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萬眾一心、砥礪奮進,為開創許昌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

 

手機掃一掃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