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韩国伦理电影网站,国产无遮挡a片又黄又爽,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国产,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无遮挡又色又刺激的视频直播,亚洲黄色国产片子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許昌市2017年兩會專題 >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重點工作(二)

【信息來源:許昌日報【作者:【信息時間:2017-05-26 16:00  閱讀次數: 】【字號 】【我要打印】【關閉

2020年,全市網絡經濟營業收入力爭突破120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

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

大力實施光纖網絡改造提速工程,全面提高寬帶用戶平均接入速率。

推進大數據產業園、政務云和公有云計算中心建設,加快數據資源和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促進“政產學研用”聯動、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

將物聯網技術逐步融入物流運輸、電網調度、智能裝備等重點領域。

推動跨境電商與農村電商有機結合,加快鄢陵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建設。

完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2020年,現代農業強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實施“五大工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促進生態循環畜牧業發展,推行綠色生產方式。

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企業家。

大力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和休閑農業,積極培育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和特色示范基地。

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延長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

鼓勵和支持發展外向型農業,全面提高現代農業外向度。

促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廣辟農民增收致富門路。

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模式,盤活資產,增加農民群眾財產性收入。

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8000億元,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超過1800億元;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的比重達到60%;許昌工業實力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培育新動能與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并重,實施中國制造2025許昌行動綱要和“許昌制造7475”工程。

開展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促進產品向高端化發展。

重點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深入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廣應用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模式。

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優”發展。

加快產城融合試點市建設,推動產業集聚區提質轉型。

加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檢驗檢測基地建設。

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造更多“中國名牌”。

2020年,區域性服務業強市初步形成,綜合競爭優勢大幅提升,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

落實“1242”服務業發展計劃,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大力發展康養產業,支持現有醫療和養老機構開設新業務,引進國內外優質醫療養老資源,規劃建設許昌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

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許昌綜合物流園區,初步建成四級物流配送網絡。

加快建設集疏中心、生產加工、倉儲設施和冷鏈裝備制造等冷鏈項目,打造中原地區最大的“冷谷”。

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積極引進金融機構,增強金融綜合服務能力。

突出發展信息服務業,加快市、縣兩級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全市電商年交易額突破500億元。

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積極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力爭新增1—2家4A級景區。

加快服務業“兩區”提速增效,實現產業集聚、特色培育和功能提升,促進總部經濟、文化創意等業態集聚。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科學編制《許昌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規劃》,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讓創新成為引領許昌發展的第一動力。

壯大創新主體

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15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3家。

突出抓好企業創新,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壯大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

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積極爭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源頭支持。

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許昌創新創業。

積極實施“許昌英才計劃”,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培育引進一批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新組建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實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暢通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建立領軍型人才柔性引進機制,改進人才評價體系。

構建創新平臺

新建省級創新研發平臺3—5個,新建市級以上創新研發平臺30個。

建設一批創新引領型平臺,爭取國家級高新區獲批。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做大做強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

形成全方位開放創新格局,讓創新創造蔚然成風。

積極利用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深化產教融合和校地校企合作。

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和管理,深化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

落實創新支持政策,完善科技創新投入和獎勵制度體系。

手機掃一掃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